大脑的奥秘如何解开?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今天揭牌!
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共建启动仪式现场 摄影 | 医院供图
“胸怀大爱者永远不会逝去,只是化作了指引前路的星辰;当后继者向宇宙伸手采撷,就能听到无言良师的谆谆低语!”这几句话,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宣传册上,是对脑组织捐献志愿者大爱奉献的最好诠释。
2012年11月,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收到首例捐献大脑,来自一位亨廷顿舞蹈症男病人。经过近7年的发展,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已经收集、储存了165例新鲜人脑组织。虽然这也是不小的数据,但相较于国外,还有不少差距。
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揭牌仪式暨共建启动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7号楼余杭厅会议室举行。
段树民院士(左)和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右)共同为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揭牌 摄影 | 医院供图
来自浙江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教授、浙大科研院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中心项品辉、浙大科研院基地办主任翁静波、浙大医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俭、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指导中心副主任阮维修、脑库捐献协调员朱强荣、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以及浙大一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医学等学科带头人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段树民院士现场表示,人脑库要真正运转,需要成熟和长效的体制,需要临床医院的强有力的支撑。“人脑库选择落户浙大一院,一是看中浙大一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优势,二是期望能够扩大脑组织捐献的来源,把人脑库做大做强。”
段树民院士 摄影 | 医院供图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肯定了人脑库建设在中国的必要性,浙大医学院非常有必要牵头建设脑库。他表示,“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大一院合作共建中国人脑库,既是对我们脑科学相关学科既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脑科学相关学科建设的推进。浙大一院将义不容辞把人脑库共建工作做好,在段树民院士的指导下,真正为国内脑科学研究做好服务,为浙江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做出贡献。”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 摄影 | 医院供图
为什么要建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脑科学的百年”或“脑研究世纪”,伴随着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与智能活动研究,已进入发展新阶段。2013年,作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的“中国脑计划”开始准备启动。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人脑组织标本库(简称脑库)的建设,几十年来已经建立和完善了捐赠大脑的程序和相关法规。其中优秀的脑库已经向全世界的神经科学家提供脑组织标本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推动了脑科学的发展。然而,中国迄今为止只有不多的几家脑库在有效运行,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人脑组织样本。
过去我国的脑神经科学研究还全部依赖于进口外国人脑组织标本,由于生物学标本进口过程的复杂和标本来源的限制,我国在利用人脑标本进行脑疾病的研究方面严重受阻。此外,由于遗传和环境的不同,中国人脑的结构、功能以及脑疾病的发生机制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都将依赖于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脑库而进行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是为适应脑科学研究的需要,整合浙江大学的神经科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和力量共同建设起来的。
脑库按照国际标准收集、储存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所捐献的死亡后的脑组织及其生前病史资料,同时为这些脑组织样本做好细致、准确的神经病理学诊断(也即“最后诊断”),通过正规审批的人脑组织材料研究申请和审批程序,将相关脑组织样本、(匿名的)生前病史资料以及神经病理学诊断报告等提供给科学家们进行研究,目的是发现和阐明人类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人类疾病的原因,为科学家们寻找相关发病机制并建立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材料。
浙大医学院中国人脑库已储存165例新鲜人脑组织
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人脑库,自2012年11月收集第一例捐献大脑至今,已经按照国际标准工作流程,收集、储存了165例新鲜人脑组织。2014年至今,人脑库已为国内20多个顶尖科研团队提供各类人脑组织样本3500余份。
人类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科学家们如果仅仅用动物实验的结果来比拟人脑的功能,其价值非常有限。由于医学伦理原因,科学家不能对生活中的病人的大脑直接进行研究。因此,要想揭示人类的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科学家们别无选择,只能研究罹患脑部疾病的病人和未患过神经精神疾病的个体所捐献的死亡后的大脑组织。
浙大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副主任、中国人脑库副主任包爱民教授介绍,人脑库是接受和保存捐献大脑,确诊和分类脑疾病,并向科学家们提供脑标本进行研究的基础机构。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在细胞、分子、基因等方面对人脑组织进行系统研究,最终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开发脑的目标。
为收集、保存、研究人的大脑组织,近三四十年,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人脑组织库。荷兰建立国家脑库已有30余年历史。他们开展全国性的捐赠计划,已经收集了4000余例大脑,并有近1万余位捐赠者登记捐赠,自愿将去世后的大脑捐献给荷兰人脑库。
“虽然目前我们捐献大脑还比较少,这和民众的教育、理解以及传统习俗有关,但我相信,人们正在改变观念,通过教育、倡导,通过国际科学合作,我们的脑库虽然建得晚,但将来的规模、所含有的标本量应该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包爱民教授说。
如何捐献?
通讯员 | 王蕊 金丽娜